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
      《北平无战事》终于大结局了。最后那些运到台湾的黄货、白货和绿货,太可惜了。

       谚云:避开别人的婚礼。如今,婚礼已毕,在赞美新娘的漂亮之后,吐槽的时间也该到了。

       先夸夸这部戏的主导者刘和平吧。

       刘和平的水准比中国其他编剧高一截,当然,比有的还高好几截。这一点,有《雍正王朝》《大明王朝1566》在那里戳着呢,不服去战。如今这《北平无战事》,也甩前几个月热播的另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好几条长安街。

       看得出来,这部电视剧是用心做的,七年磨一剑,多位影帝出演,不是凑合事的那种戏,比如各种抗日神剧。

       这部戏亮点不少。

       宽频的效果营造,演员的表演……可圈点之处不少。有两个亮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       一个是那个电话狂人建丰同志。这种设计固然有审查的因素,却因此成就了一个好的设计。看不见的建丰同志,主导了绝大多数的戏剧进展。这种设计,省钱,省事,效果却很好。

       最大的亮点是对地下组织的描写。这部戏里的地下组织,对方孟敖来北平会感到措手不及;还有可怜的严春明同志,被梁经纶牵着鼻子走,受到来自抗大的老刘同志的一再批评!这一点比《潜伏》或《㴝明之前》强多了。或许也更符合实际——敌人并不是傻子,过度丑化敌人是不对的。

       槽点也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 1.背景设置过于复杂。民食调配委员会、党通局、军统、铁血救国会、国防部预备干部局、中正学社、央行北平分行、建丰同志、城工部……以及1948年的国内形势,需要的背景知识有点儿多。除了对民国的金融体 系有些介绍,其他的都没能充分展示。对于在客厅里上演的电视剧,这样的背景显然复杂了。无怪乎一开播,各种普及背景的文字就纷纷出来了。估计客厅里的霸主 ——各位大妈——得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才能看明白。

       2.冲突过于复杂。《北平无战事》是谍战、反腐和金融、家庭情感等内容的集合。这样固然可以造成复杂的冲突,但也会使冲突变得杂乱。试比较一个以前的经典谍战剧《潜伏》——那部戏的冲突很简单:送情报,并保护好自己,所有的故事和冲突都是围绕这一主线进行的。就 拿刘和平自己的戏来说,《雍正王朝》主线是四阿哥夺帝位(顺便说一句,夺取帝位后的精彩程度锐减得太厉害了);《大明王朝1566》说的是那一年帝国有 难,海瑞和嘉靖冲突;《北平无战事》呢?中共地下党员的潜伏、反贪打老虎、金融改革、方家的情感纠葛,都可以独立成篇,一定要放在一起,就必然复杂起来了,或者说,乱。

       据说看这部戏需要智商。好吧!

       3.“孔雀东南飞”计划才是这部戏的主轴。建丰同志确定的这个计划,要点有二:彻查民调会贪腐案,推行币制改革。这一点一开始就在实施,但“孔雀东南飞”计划在戏已经演得过半时才明确提出来,显得有些突兀和晚。

        这种主轴也不构成主要的对立方——国共双方的直接和激烈冲突。彻查民调会贪腐案、推行币制改革是建丰同志一方的诉求,这种目标并不和共产党的目标针锋相对,共产党甚至希望这两种诉求达成,彻查民调会贪腐案有利于北平的老百姓;推行币制改革会成为掠夺人民的手段,这样国民党政府的丑恶面目就会暴露在人民的面前,因而尽失民心。所以,剧中地下党并没有针对这两个诉求进行阻止和破坏。主角方孟敖也被组织告知,让干什么就干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 主轴并没有构成最强烈和直接的冲突,这很奇怪。

        谁说这部戏的主要冲突是国民党内部的角力?那共产党在里面算什么?打酱油的?

        4.演员表演有好有坏。祖峰(饰崔中石)是一个惊喜;廖凡(饰梁经纶)可圈可点;火华社长刘烨(饰方孟敖)表现很一般,有人甚至说不及格,我基本同意;程煜(饰马汉山)有点类型化,似乎用力过猛;董勇(饰曾可达)表演平淡;值得注意的是王庆祥(饰方步亭)、倪大红(饰谢培东)、陈宝国(徐铁英)、焦晃(饰何其沧),这些人都是“戏骨”,有的还是“老戏骨”,好是好,但也有一个问题:这几位演什么都是一样的,那就是他们自己——看过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人,可以把胡宗宪(王庆祥饰)、严嵩(倪大红饰)、嘉靖(陈宝国饰)和这部剧里的几位的表演比较一下。

        至于女主角,何孝钰(沈佳妮饰)是弹幕上吐槽最多的那一位,话还难听——整部戏只有一个表情,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“内心戏”?还有更难听的……算了,不说了;谢木兰(姜瑞佳饰)次之,至于程小云(陈丽娜饰)和叶碧玉(王一楠饰)戏份不多,不影响进程。

如果只是一部普通的肥皂剧,这样已经很不错了,但对《北平无战事》的要求不能这么低吧?这么多影帝呢!

        5.有些人物和情节设置比较费解。目前吐槽多的是关于主角方孟敖的。槽点在于,这个大家拼了命要保 护的中心人物,最后啥都没有做。一般来说,主要人物一定要是积极行动派,或者要能决定剧情的走向。方孟敖没有做到这一点。他的行动虽多,但做为提线木偶的时候多,自己主动行时,也并没有影响剧情的走向。小方同学,你不觉得自己并没有行动的自由吗?

        另外一个是崔中石的死。崔中石死时,很多人不解:崔叔不能走啊,为什么要主动暴露自己?为了保护方孟敖?一走了之不也可以吗? 反正所有的事都是他一个人做的。

       6.剧中的地下党员过多了。方孟敖、谢培东、梁经纶(他是双面的)、何孝钰、崔中石、严春明,还有老刘,等等。这样一来,给人的感觉是地下党的力量很强。事实上,地下工作都是在敌人的强大力量的包围中进行的,不可能如 此强大。当年《潜伏》之类的片子多了后,曾经有老革命提出质疑:难道解放战争都是隐蔽战线的同志们完成的吗?

       这也是一种人民群众的呼声,得听。

       7.地下组织很忙,牺牲巨大,但最后的作用太小,甚至可以说对北平的和平解放没什么帮助。更上一层领导的意思很明确——不折腾:学联不要组织学生罢课这种事了,免得牺牲;方孟敖不给什么任务,建丰同志让怎么干就怎么干;驾机起义这种事情,别干了,因为有碍北平和平解放大局。

       有人说,有作用啊,方孟敖最后按照上级的指示,没有率部起义,就是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的贡献。

       如果翻看一下历史,就会发现这种说法不靠谱。1948年底,傅作义在自己的王牌军35军在新保安被歼、坐困北平愁城后,才决心和谈的。在北平和谈的大棋局中,方孟敖起义这种事情,根本不可能构成傅作义和谈的决定性因素。

       就算不看历史,从逻辑上来说,如果方孟敖的不行动能影响北平的和谈大局,那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:你想拼了命去完成一项工作,领导却说:求求你了,小祖宗,你啥都别干就是天大的功劳了!

       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消解了人物行动的价值,从而取消了人物存在的理由。

        想想看吧,一群人忙活几十集,最后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做最好。这样的结果,让地下组织的同志们怎么想?

        8、盆景化。虽然这部戏是冲着历史大剧的目标去的,结果范围却依然显得窄。1948年的北平,可谓黑云摧城,冲突剧烈,但这部戏里却依然平静如水。街面没见大动静。演员们一边说着市井饥饿的台词,一边吃着精致的饭食。示威的学生们,似乎只是在参加一个大的趴踢。方孟敖带着何孝钰到长城,一路清静得要命,风景也不错啊。一句话,大背景展示不足,有些盆景化。

        9、重复。《花好月圆》唱了多少遍?这歌是不错,老听也会烦。我没有统计过,也不知道是否每次都有其作用。我个人的槽点是另一个地方。《雍正王朝》里的佟国威和侄子隆科多谈到了烧冷灶和烧热灶的问题,很好,很贴。这次又用了一次。在哪一集自己去找。刘老师,自己抄自己的也不好吧?

       10、观剧心理没有满足。这部戏的谍战是一个重要内容,但这部戏在这方面没有亮点。一句“同志”,一个共产党员就走到眼前了;梁经纶同志是如何被发现的?过程很重要啊。

       方孟敖最后没有带着黄货白货绿货去解放区,是最让人遗憾的。“带走黄金,留下人心”?别逗了,国民党的人心在这之前早已失去,留下黄金,我党只会收获更多的人心。就让方孟敖同志带着黄金白银美钞,驾机奔西柏坡,不好吗?

       另外,梁经纶教授没有说明结局啊,他的身份地下党早就门儿清,为什么最后还混在欢迎的人群中呢?

       这种想法不叫俗,叫寻求故事的完整性。你这是正剧啊。这要求不过分。

       吐槽结束。

       春秋责备贤者。我仍期待刘和平的下一部戏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汪海明

汪海明

20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财新同仁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