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      缺什么吆喝什么。看多了《港囧》之类的电影,“三无”(无大明星、无大导演、无大制作)电影《心迷宫》的突围才显得让人有些许欣喜。人们上一次如此谈论这种小成本影片,还是十年前的《疯狂的石头》。
       没有几个人对中国电影业的现状满意。国外电影的冲击,国内审查机构限制,电影产业本身的畸形……在热钱滚滚的电影业,大买IP者有之,狂刷票房者有之,好电影却是所有人共同的期待。
       每个人都期待“见证奇迹的时刻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《心迷宫》突围了。
       突围的标志有二:一是电影上了院线,如果能收回成本,就更好了;二是电影人不再自己掏钱拍片子了。以此标准,《心迷宫》它以170万元的投入,收获近千万元票房,应该不赔本了;导演忻钰坤也有了更多的机会,用别人的钱拍电影。
       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辗压下,这是一种非常态的突围。
       让观众掏钱并不容易。投资太少的电影,常常给人以骗子的感觉——视觉是用钱砸出来的。而且,导演忻钰坤不知名,还第一次拍片,观众会走一半;主演王笑天、罗芸是谁?观众又会走一半;农村题材,观众还会走一半……总而言之,这部片子没有卖点。
       没有卖点,就要创造卖点,更何况也并不是完全无路。
       首先是故事扎实。《心迷宫》的高口碑来自于此。能把故事讲圆了,本来是个基本要求,现在却是奢侈。《心迷宫》基本做到了,目前未见针对这个问题的吐槽。这片子用的是多线叙事。这不新鲜,但它不符合大众的胃口。大众习惯的还是那种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的做法。按目前通行的说法,这叫“烧脑片”。没人愿意承认自己脑子不够使吧?
       这是基础。
       其次是尽可能多地获奖,这样海报上才不显得空空荡荡,才有上院线的资格。上映之前,《心迷宫》在First青年影展斩获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后,接连于台北、香港、波兰、釜山、威尼斯等17个国家和地区展映并获得包括华沙电影节大奖在内的8个奖项。导演,这不算少了,别再得了,多了海报写不下。
      还有就是业内人士的力挺和口碑的累积。在预告片里,它写上了纽约知名影评人Joe Bendel、意大利影评人协会,以及周黎明、胡玫等人的赞扬之词。在《心迷宫》的发布会上,人们看到了曹保平、管虎、严歌苓作为嘉宾上台表达对这部电影的支持。在文艺青年出没的豆瓣,这部电影的评分是8.5,跟《猜火车》《东邪西毒》《断背山》得分一样,接近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》和《重庆森林》(它俩是8.6分)。
       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啊。
       当然,指望一部由小作坊制作的“三无”电影大卖是不现实的。能够收回成本,已经是很大的奖赏了。
       让人担心的,倒是这部电影突围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。
       ——小作坊生产。为了这部电影,忻钰坤辞职,由妻子挣钱养家,他在家踏踏实实写剧本。包括后来剪辑那半年,也都是这样的。就这样熬了一年半。嗯,李安当年在家待的时间比这个还要长。而且,在家里埋头写剧本的人成百上千,请举出几个成功的例子,几个就行。不要忘记,电影工业化的时间已经不短了。华谊兄弟、博纳、光线传媒……对小作坊来说,它们有碾压性的优势。
       ——小投资。一部投资170万元的电影,说起来就是个笑话,能走上大银幕,简直就是奇迹了。别忘了电影是视觉艺术。170万元能有什么视觉效果,自己拍拍就知道了。而且,这170万元,也是来自非电影业的资金,基本属于朋友间的借款。最初承诺有300万元投资,是口头上的,没有协议。剧组都拉到片场了,钱还在路上。拍完后,就自己在家做后期。直到获得各种奖之后,由业内公司接手,才有了正儿八经的宣传和发行。
       ——突围路径。国内外获奖-积累口碑-走上院线-电影成功、导演融入主流电影圈,是《心迷宫》这类文艺片和新导演的突围之路,之前的榜样是《白日焰火》——这部片子比《心迷宫》条件更好些,导演刁亦男比忻钰坤更接近主流电影圈,主演廖凡、桂纶镁、王学兵在观众中有些知名度,投资多了不少(2000万元),票房也多了不少(超过1亿元)。跟忻钰坤比较接近的是郝杰,他艰难地拍过《光棍儿》《美姐》,得过一些奖,第三部戏《我的青春期》(原名《我的春梦》)由万达渐红的包贝尔演。
       这条路也能走通,但太窄,要靠运气,基本上等于中大奖。
  《心迷宫》和忻钰坤都有好运气。如今上门找忻钰坤合作的公司也不少,一个主流的电影工业系统正在向他招手。对于其他还在黑暗中自生自灭的电影和电影人,前路还长,也许永远没有白天。
    当然,还是有作为的空间。一是文艺院线的常态化。《心迷宫》这类文艺电影登上大荧幕的机会太少,需要有常规的展示办法。二是新的电影人要有常态的上位方式。目前的各种影展是一个办法,但还远远不够。三是预备打水漂的钱要大量增加,就像现在满大街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一样。
       神枪手是由海量的子弹喂出来的,好电影、好电影人也是如此。
       说白了,就是要给电影人练手、电影展示的机会。现在有各种电影节及影视竞赛单元,但还很分散,电影闯出来的路径还不明确。现在也有种扶持电影新人的机会,阿里和腾讯这样的豪强都有动作,但还不够。这个行业欢迎各种有钱人,土豪更好。不要总是想着赚钱。你看那些天使投资人,听见个点子就投了,见了个团队就投了;心情好时投,心情不好时也投,就当是卡位吧,万一押中一宝呢?玩电影,就别心疼钱了,完全打水漂也没有关系,至少在中国电影的垃圾堆里,还有那些钱……的骨灰吧。
       截至9月7日,今年中国内地票房突破300亿元,超去年全年票房,年底突破400亿元大关是大概率事件。只从钱数来看,这依然是个小产业,但这个产业的影响显然不止于这些钱。
       每天都会有新电影走上大银幕,有些还收获了不俗的票房,问题的关键是好电影能否走上大银幕,并收获应得的票房。未来的世界属于年轻的电影人,因为老人终将死去,问题的关键是新人如何融入主流电影产业。《心迷宫》和忻钰坤的突围是一个奇迹,如果未来这样的电影和电影人能够常态化突围,那才是中国电影的春天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汪海明

汪海明

20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财新同仁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