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今天是5月12日,轮回之下,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一年。观地震后一年特别是近期人们对于汶川大地震的态度和行动,不由得想起敝乡的两个词:一个是“白喜事”,一个是“长记性”。

敝乡湖北随州,处江淮之间,亦南亦北,非南非北;少山,多丘陵;民多狡黠,善机变(看清楚了,我说的是“民”,不是“官”,所以不要跨省追捕)。敝乡极具生存智慧,数千年生生不息,自有其理由,这种智慧也反映在文字上。

在敝乡,死人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。死的人中,有的是年少早夭,死后将被直接弃置于阴冷潮湿的山沟中,由黑着脸的长者,撮几锹土掩埋,第二年自会有一团绿油油的茅草长成;有的中年命丧,死后家人必将恸哭三日,捡背阴之处,用平常棺木悄悄埋了。

如若是七老八十的长者去世,家人必请响器,邀亲朋,于开阔地办流水席,家人亦无悲色,待灵柩于厅堂停放七日之后,入吉穴安放。此之谓“白喜事”,以区别于结婚之类的“红喜事”。年少时,我曾困惑于这样的奇怪风俗。后来才明白了,七老八十的人,于国于家无益,徒费粮食,如果罹患疾病,更是全家的拖累。所谓“老而不死是为贼”,死了对大家都有好处,自然就没什么可悲伤的。

我发现,此风俗非敝乡所专。“白喜事”只是敝乡所用,翻译成中国通用的话,那就是“把丧事当喜事办”。本来是一件极其悲痛的事,在不少人的眼中,居然成了一件可庆贺的节日。从媒体的报道可以知道,汶川大地震周年到来的时候,一年前的震区,如今游客井喷,各援建单位争相报喜,参观、访问、作秀接连不断,似乎真的是“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”之后的祝捷之日。

我实在想不明白,在无数人命赴黄泉的一周年,在无数家庭残损的一周年,在无数财富化为灰烬的一周年(之所以用“无数”,是因为到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数据),喜从何来?哪里有“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”可言!

打个比方来说吧,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揍了,鼻青脸肿了,腿断筋折了,满地找牙了,生活不能自理了,打人的人已经不见踪影了。这之后,经过治疗和修养,这个人基本上康复了,竟开始夸耀自己的“伟大胜利”。这种逻辑和心理,真是很奇怪啊。

“人定胜天”,现在不怎么提了;面对自然灾难的“伟大胜利”,却时时在上演。依我看,与自然力量较劲,人永远不可能胜利。正如敝乡俗语所说,这是“抓石头打天”,永远不会有胜利,更何况是伟大的胜利。

敝乡还有一个词,叫“长记性”。常用来教育小孩子。敝乡处“千湖之省”,所在多池塘湖沼,夏季到来,总有小屁孩在其中玩耍。项目之一,就是从高处往水里跳。水并不深,水下泥里,常有蛤蚌之壳。自由式跳水,常常会让脚和蛤蚌之壳亲密接触,鲜血直淌。于是,只能瘸着一只脚回家,这时总能招来大人的怒呵:“不长记性!”这话应当是对的,因为第二年,同样的事情还会上演,并没有因为前一年的教训而稍有改观。

我想,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世纪震动,应当比佛家的“当头棒喝”,或者“醍醐灌顶”要有效得多,起码应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。但综观这一年,许多本应引起全社会反思和制度性变革的事件,如校舍垮塌事件、逼捐事件、天价帐篷事件、挪用救灾帐篷事件、掌击志愿者事件……还有,秋雨含泪事件、兆山羡鬼事件,几乎都没有像样的反思,没有相应的制度改进。如今,又有谁敢说,哪一件事在以后不会再发生?也许,下一次灾难来袭的时候,我们同样会面对同样的问题,得到如敝乡小儿的境遇。

“向来相送人,各自还其家;亲戚或余悲,他人亦已歌;死去何所道,托体同山阿。”死者已矣,让我们一起祈祷,希望他们在天堂安好。当然,唯物主义者就免了吧。他们是不信鬼神的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汪海明

汪海明

20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财新同仁

文章